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9 21:53:54
宁波市文博学会由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的专业人员和社会上热心文博事业且学业有专长的各界人士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91年,现有会员283人,中高级职称者100人。学会宗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团结全市文物、考古、博物馆(纪念馆)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开展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促进我市文博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港城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学会一至四届领导班子及会员结构表
历任理事会概况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任期
(年月-年月)
91年至94年
95年至99年
2000年至2003年
2004.12至今
会长
陈继光
年末 李克西
李克西
林士民
董贻安
副会长
董贻安
林士民
董贻安
林士民
邵九华
董贻安
徐良雄
叶树望
徐良雄
邬向东
叶树望
李  军
秘书长
董贻安(兼)
董贻安(兼)
董贻安(兼)
钱  路
团体会员数
16
18
21
22
个人会员数
115
150
205
285
会员结构
成立时拥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10人;硕士以上  人,本科/大专21人;目前拥有高级职称23人,中级67人;硕士以上4人,本科/大专66人。
学会历年工作简述:
一、申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紧密配合市文化局着力组织开展“千年海外寻珍”活动,做好有关“千年海外寻珍”宣传调查资料搜集,整理出版工作。
二、打造品牌,传承文明,配合办好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活动,发扬光大宁波的文化精神。
三、致力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1、配合文化局组织制定《宁波市文博系统“十五”期间学术研究出版计划》,正式启动《辉煌的历史名城——宁波文化遗产解读》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论文集》、《宁波“海上丝路”资料汇编》及编印《千年海外寻珍》图录。
2、办好学会学术刊物《浙东文化》
《浙东文化》于1994年10月创刊,作为学会内部学术交流刊物,32开本形式,每年2期,共出版19期,约230万字,共38000册,2002年学会对《浙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较大的调整。2005年起《浙东文化》改由市文化局主办,文博学会承办,刊本形式为大16K,每期28万字,中英文目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浙东文化》的出版自始至终得到了市社科联,市文化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市文博系统及社会各界文博爱好者的关切和爱护,使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印刷质量等各方面逐渐提高,受到国内外文博界专家和同仁的好评。在省内社科界有一定影响。
3、学会组织学会会员历年出版著作和重要学术论文,举办学术研讨会,见学术研讨活动情况统计表
四、宣传文博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1、每年“5·18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2、配合市社科联办好宁波市第一至五届“社科活动周(月)”宣传活动。
宁波市文博学会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情况
年份
人员
事    件
1993年
全市文博系统专业
人员
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藏品保管专题研讨会。
提高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设计水平。
1994年
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专家学者,国内学者、专家及我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
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形成发展,它在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
1995年
国内学者、专家省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
史前文化学术研讨会。
虞舜故里研究和明州城址考。
1996年
省内学者专家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
文献整理研讨会。
遣唐使之路研究。
国内外学者专家、省市文博系统专家
它山堰暨浙东水利国际学术研讨会。
水利工程研究。
国内学者专家、省市专业人员
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
藏书文化研究。
1997年
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市城建、园林、文博系统专家
名城保护学术研讨会。
古建筑保护、维修、虫害防治等。
全国各省市文物部门领导、专家、高等院校教授有关学者
邓小平理论与文物工作研讨会。
研究邓小平理论对文物工作的指导意义。
1999年
省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
二十世纪与宁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学术研讨会。
研究如何保护利用宁波文化遗产。
2000年
省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
都市文化构建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研究如何继承与弘扬宁波历史文化。
2001年
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专家、学者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究并确定宽敞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影响。
2002年
国内外学者专家、省市文博系统专家
2002越窑国际研讨会。
研究越窑发展史。
2003年
国内外学者专家、省市文博系统专家
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保国寺大殿建成9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对保国寺大殿建筑与《营造法式》关系进行深度剖析,确认保国寺大殿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重要价值。
2004年
国内外著名学者、省市专业学者
纪念郑和下东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研究郑和下东洋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2005年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讨会,4-6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系列讲座,“海上书籍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学会工作安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抓住机遇,紧密配合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提新”战略,做好两个结合,促进三个转变,明确一个“中心目标”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高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发精神生活需求,探索社团组织进一步发展的新途径,努力为构建城市传承历史文明和发展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格局作出贡献。
一、配合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筹划举办“三日”宣传活动。1、“4·18国际古迹遗址日”。2、“5·18国际博物馆日”。3、“6·9世界文化遗产日”暨市考古研究所建所20周年纪念活动。
二、积极配合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举办第七届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活动。
三、配合市社科联举办的各项活动:科普宣传月活动和各种培训活动等。
四、配合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开展宁波现存历史碑刻碑文抢救保护工作和出版碑文图录工作。
五、配合市博物馆筹备处编写博物馆陈列大纲:“海上丝路”、宁波民俗、明清竹刻专题、书画艺术、儿童体验等5个陈列等。
六、与市文保所共同做好我市海上丝路文化遗产选择论证,完成“申遗”文本,办好申遗“论坛”。
七、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八、继续保持并提高《浙东文化》2辑集刊整体刊物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办刊秩序与标准,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稿件,使《浙东文化》成为国内范畴在浙东地域文化领域较具学术价值与地位的集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