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关注三农问题 生前已勾勒新农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9 23:28:48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文献研究中心、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湘潭大学、韶山管理局“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庄福龄、朱佳木、有林、侯树栋、沙健孙、梁柱、沧南、许全兴、汪裕尧等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毛泽东思想研究需要新视野》的总结讲话。研讨会结束后,与会者们瞻仰了毛泽东故居,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并向韶山管理局赠送了题有“国魂”二字的书法艺术品。

这次研讨会入选论文93篇,基本上涵盖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方方面面,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新世纪新阶段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关于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社会伟大变革中的历史地位

有学者通过分析毛泽东一生的主要经历,进一步阐明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创建新中国所建立的功绩,全党第一,且富有独创性。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毛泽东继续为党、国家和各族人民立下了重大的功绩,也有重大的过失,但总的说来是功大于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犯了全局性、长期性的严重错误,然而这些错误同他一生的功绩比较,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他对于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振兴中华民族,增强国家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情系祖国,情系人民,始终关注着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愧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领袖。

与会者强调,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必须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这一历史决议,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的一生,充分肯定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社会伟大变革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应当高度自觉地予以遵循,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最权威、最基本的根据。

二、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道路,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对中国实际问题的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偏废。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系统学习和成功运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基础和关键。

有学者还具体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利用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指出毛泽东以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世界性的理论视野,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最优秀的成果之一,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与会者强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其中,毛泽东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基础。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也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一个重点。

有学者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要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又重要的思想。“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有学者认为,50年前,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具体地分析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上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方针政策,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成果,其中包括了对计划经济的探索及其成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有其历史必然性。今天,任何留恋计划经济体制的想法,都是既缺乏理论根据又缺乏事实根据的;任何试图恢复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都是既不利于跟上时代步伐又违背绝大多数人民意志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就错了,几十年来对计划经济的探索就毫无意义了;更不意味着计划经济只有束缚经济活力的弊病而没有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巨大作用。

还有学者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认为毛泽东领导时期造就了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造就了科技与管理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人才资源;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大规模开放提供了基础。一些主要数据表明,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同时期经济发展相比,中国在1952年至1978年的建设成就也同样引人注目。学者们认为,毛泽东领导下这段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建设史,是在严重的挫折中艰难发展的探索史。这段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