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军航母研制启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9 23:21:54

即使是身处高宅大院的军方将领也意识到,逆势而上的军工产业能给眼下的窘迫的国内经济带来些许活力,近年来中国军工船舶行业不断攀升的外贸出口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率,使他们有足够的底气跟政府商谈航母建造的筹码。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大陆军方的航母计划在早些时候应该获得了中国领导人的点头应允。

中国海军60周年前夕,中共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通过官方媒体向外界透露,中国将加快推进重点武器装备建设步伐,将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大型水面舰艇等于就是航母。”北京国防大学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军事装备专家告诉《凤凰周刊》,中国领导人的说法总是留有余地,我们的理解这种特殊的指称就是航母。海外媒体更是把大陆海军最高将领的这次谨慎表态,视为官方人士首次正式公开宣布将研制航母,虽未透露详尽的研制计划和进程,但为多年来国内外争论不休的中国航母议题定了调。

与吴胜利的讲话遥相呼应的是,国防部长梁光烈在数日前会晤日本防务外相滨田靖一时着重强调“中国是惟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之前的全国“两会”和国防部新闻发布会等场合,数位大陆军方高官也表示,中国已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实力。

按照大陆的惯常操作思维,总是先埋头做了后放出风声。军方高级将领去年以来频密的透露建造航母决心和此番海军司令吴胜利的公开释放信号,表明传闻大陆航母秘密研制十数年的计划进展顺利。

航母研制显然仅凭军方“高度的信心和决心”还不够。海军装备部的一位军官称,海军装备配套复杂,涉及到国家几乎所有的工业、科技领域。一型水面舰艇的研制,往往需要20多个省市、10多个科技工业部门、1000多个工厂和研究单位的协作。而航母研制更要有数十年的不断积累和准备的过程,“可谓是当代工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缩影。”

航母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如没有强有力的技术综合统筹协调,那一定会走弯路和浪费财力精力。好在大陆海军建成60年来,多有这样的复杂艰辛的体历;航母的研制计划才刚刚启幕,对军方国防采办人员来说,海军装备配套的全面采购、繁复的航母制造进度统筹安排等工作才是未来将面临的巨大考验。

 

亦步亦趋学前苏联

中国开始研制航母,这对密切关注航母进展的王存琳来说,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中国几代人的航母情结将化为现实。”王存琳上个世纪是江南造船厂的副厂长和党委书记,“搞了一辈子造船工作,直到退休。”

上世纪50年代初,为接收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和第五巡防队,中共在南京成立了办事处。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机构和设施,则由张爱萍兼任部长的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张爱萍还在《大公报》上刊登广告,广泛招募国军流落民间的海军技术人才,为己所用。

初建时期的中国海军既可通过香港向西方有关国家购买舰艇、设备和材料,也可向苏联购买。曾先后从香港购进美、英、日制造的超龄舰船48艘。1950年下半年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实行封锁禁运政策,本来这年6月可以在香港购到护卫舰4艘,扫雷舰4艘,但因英国政府暂缓出卖而未成交。

1951年年初,港商有铁壳扫雷舰3艘、护卫舰4艘准备出售,又因英政府封锁无法驶入内地。这样通过香港购买武器装备的路子基本中断。

海军这时只能向前苏联提出订货。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条约签署,苏联成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国。苏联的援助不仅包括提供整套武器,并且包括向中国转让苏联设计的武器工厂,其中包括飞机、海军舰船、电子设备、陆军装备等。

从苏联进口的成品舰艇新旧都有,但旧的居多。如有4艘驱逐舰是分别于1937年至1941年下水的,来中国前进行过改装修理。潜艇有两个型号:C型和“M-15”型。2艘“C”型潜艇是1943年造的,接收时已服役满10周年,其他的该型号是1948年下水的。部分鱼雷艇居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机是美国造的汽油机,这种主机使用500小时后就要进行修理,修理后只能再用250-300小时。

“毛泽东给海军确定的总原则是边打边建,因为海上对敌斗争任务紧迫,海上力量的增长速度不可能赶上现实斗争的需要。”在海军建军初期,中共军队的舰艇主要依靠缴获接受、购买和转让装配。之后前苏联陆续开始为中国大量培训舰船制造工程师。

王存琳就在那时被组织派去前苏联敖德萨海运工程学院学习船舶制造,他参观考察了苏联时代唯一的航母建造总装厂黑海造船厂,苏联时代的9艘航母全部在此建造。

从五十年代中期起,中共海军开始尝试一面自行设计制造炮艇护卫舰,一面开始仿制鱼雷快艇、导弹快艇、潜艇和扫雷艇。“海军装备研制完全仿照苏联标准,即用强调舰艇的快速性指标来衡量舰艇论证设计水平,甚至是衡量作战能力。”王存琳说。

70年代初在大连造船厂研发服役的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便是成功一例。这型后来被北约称为“旅大”级的导弹驱逐舰是中国舰艇研究部门借鉴原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自行设计建造的,舰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3250吨,续航能力2970海里/18节。

在中苏断交后的1962年,中国船舶工程师王存琳从苏联回国。之后的中国被迫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武器工业。中共领导人决定发展一个完全本国化的武器工业,以阻止中国对苏联过于依赖的弱点重现。

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国防技术工业基础,这一工作由新扩充的八大机械工业部负责。这些机械工业部负责大陆重工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其中只有一个负责民用经济的发展,其他都致力于国家的军事目的。

 

航母秘密预研

六、七十年代设计、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由于过于追求航速指标,以至对强度、刚度、稳性、居住性的改善等方面考虑欠缺。

一名到工厂接舰的中国海军老机电兵称,他在即将退役的第一代驱逐舰上工作了十几年,每次出海训练回来,耳朵都要轰鸣几天,导致现在听力不断下降。上世纪末建造的内燃动力舰艇,由于工艺技术、材料设备所限,振动噪声普遍偏大,舱室里震耳欲聋的噪声对舰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98210月,时任海军司令的刘华清却提出,“打什么仗研究什么装备”。经海军党委研究决定,海军在原有的武器装备论证研究所基础上成立装备论证中心,该专职装备科研机构为军级。该设计所中心工作是带领和调动国内军工船舶系统的研究设计机构,自主研发适合中国军队的水中兵器。航母此时也被悄然列入研究议题。

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日趋缓和的国际形势,提出国内工作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军队和国防要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这段时间中国国防费水平下降,军队被迫采取了“一保吃饭,二保装备”的做法。武器装备购置费的大幅度下降,造成国防科技工业的企业需求骤然下降,大多数军工企业陷入亏损境地。

刘华清被称为中国海军航母项目的最大推动者,他在以后出版的回忆录中提及,“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听海装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又一次提到: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80年代末以后,有关中国在秘密研制航母的传闻便纷纷扬扬登场。在国际舆论社会,香港、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版本。对于这些江湖的传说,中国方面或沉默了之,或公开“辟谣”,军方亦从未公开应对。

进入本世纪初以来,中国航母热反复升温。各样的军方造舰传说也反复发酵,成为大陆火车站和街头报摊军事类读物的长久卖点。法国知名军事策略分析家让阿尔·培根述说的中国航母预研历程颇为曲折离奇。

阿尔·培根披露,早在1984年,中国就以“拆卸”形式购进1艘澳大利亚退役的2战航母,“墨尔本”号,这艘母舰进入中国以后,在南海中国军事基地,进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机,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均得以保留。中国利用它进行了准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试验。在1986年,中国开始秘密自行研制航母。

但是,在进行模型航道试验时期,发生严重的倾覆问题。导致试验终止。1987年中国想利用美国的“美中蜜月”尽快搜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C12弹射系统的资料,以及尽可能获得最先进的高级舰船使用钢材制造技术。

随着“89事件”爆发。中美关系进入对立状态。

 

舰船标准美苏兼备

阿尔·培根说,1991年中国海军军事参观团,来到法国,观摩了当时在建造中的“夏尔戴高乐”号。幻影2000B战斗机,可以十分轻松使用航母甲板。1992年法国政府与中国开始秘密协议中国购买120架幻影-2000B型战斗机,以及相关流水线技术。该计划耗资112亿美金,当时,已经是几乎中国1/3的国家外汇储备。

华盛顿获悉情报后,随即抛出一个“新台湾20年军备更新计划”。中国被迫暂时搁置航母计划。1996年,中国由于国家经济讯猛增长,军事开支费用每年2位数递增,因此,中国军方提出:需要建造大型航母计划。此时中国在与乌克兰协商定购乌克兰的退役航母,进行改造。但乌克兰美国迫于压力炸毁了该航母的23层全部内部设施,1998年,中国支付了1350万美金才买回一艘空壳航母。

2004年,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加之日美联合的最新防务协定,中国海军将面临13的不利局面,而在“04”演习中,中国海军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导致中国军方再一次提出航母问题,“2005年初,中国正式决定自行研发海军新型航母。”让阿尔·培根称。

中国军方高层航母决策是否经历此曲折,无从证实。但在该时期,中国海军舰船标准化建设客观上确实得到迅猛发展。在世界海军序列中,美军舰船的使命任务是全球远洋作战,前苏联驱逐舰在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任务是近海阻击,八十年代后则开始由近海防御转向全球远洋作战。依照前苏联军事理念的论证设计的中国舰艇,明显有苏联痕迹,强调火力和航速,即按火力、航速、电子、续航力和居住性的先后为原则来考虑论证设计。

从八十年代后期,大陆军方首次在舰艇研究设计中突出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注意可用性、机动性、兼容性、隐蔽性、经济性和居住性等几种特性的综合设计思想。加强了舰船作战领域和作战方式的论证以及生存能力的研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海军已经成立了舰船可靠性评审中心、舰船可靠性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在型号论证方面,进行了新型常规潜艇、核潜艇和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可靠性分析研究。海军颁发的舰船可靠性、维修性参数指标确定原则,则作为型号论证研究的重要基础规范。

中国海军1985年颁布通称为舰规的水面舰艇、潜艇、滑行艇船体规范,成为中国新一代舰艇设计通用标准。继颁布舰规后,海军又陆续颁布了舰艇的系泊、航行试验规程。

“目前舰船建设处于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海军军事学术所专家告诉《凤凰周刊》,中国海军除了继续使用一些原苏联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外,改革开放以来又陆续引进了一些美军的标准、规范,在消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几型新舰船设计研究中参考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