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9 21:39:46
 现在是20091118凌晨402分,这一天没有任何特别,我照样在下午四点来到台里上班,一直持续到明天上午9点播出结束。我们经历着头一天下午的日落,和整个夜晚的宁静还有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这个栏目是《新闻纵横》,这个部门是早间节目部,这个频率是中国之声,这个单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是一档中央电台老牌的黄金栏目,也是我们入职四个月后,新人锻炼所经历的第三个部门。我们无数次觉得,谁要正式定岗后去这个栏目工作了,那就真的“光荣”了。呵呵,它是公认的全频率最苦的地方,工作时长是在夜里连续上18个小时。不过,我和所有的新入职同事都已经或正在经历这个部门。

 

       这就是我现在经历的青春,平实而自由。

 

      我想这算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多年回想起来,我们绝不会说在那里我们有多苦,有多想逃。我敢确定,多年以后我们肯定会聊:“夜里吃马华的烤串还真不错”;“梅大爷”的烟抽的依然不见少;“你看新闻部那帮家伙又睡去了”;“咋每次李老师做完选题就招来地方宣传部的电话”……我想多年后大家提到一定是诸如这些有趣的好玩的人和事。

 

    青春,就是你想来会热泪盈眶的日子,因为有段美好充溢在你的心间。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有种从未有过的放松在我的内心,从没有考虑存钱,因为压根也存不下来,就索性让自己的生活随意而轻松。

 

     记得,上班第一个月,我完全沉浸在认识新同事的新鲜里,大家在运河人家的入职培训,在凤山温泉的培训,那时候记得谁说“都住腻了宾馆”的话真是贴切,虽然娇情了些,不过确实,那时好像入职培训里竟然有军训,要求大家630起床跑操,还穿着统一的T恤,那段日子比我刚上大学时还有趣。那时真是辛苦呀,早晨军训,白天上课,晚上杀人。那时于我,好像不是从业的熟悉,而是由学生由实习而变为的职业新闻人的转变,只是这个转变似乎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整理好。

 

     记得,上班第二个月,我好像沉浸在《我是一棵小草》中,那时家里网络没有交费没有开通,于是,我下午下班不回家,去食堂吃完饺子直接回办公室看《小草》,那时真是如痴如醉呀,本来想就看到晚上11点就回家,反正也近。后来不知不觉就是12点了,我想既然这时了,几点打车走都一样了,看吧,看到23点再说,结果一看表4点了,想马上明天了,看吧,也没几集直接看到结束算了。就这样我头一天上了一天班又连续看了一夜电影,早晨头脑昏昏的直想撞人。这个过程不小心被新闻部的同志全程目击,结果现在我只要在单位一看视频,就总有人过来说,“呦,又看小草啦”。

 

     记得,上班第三个月,我被抽调做国庆报道,这时在当时一点都不敢提,对台外坚决保密。因为都签署了保密协议,我怕稍不留意就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给抓啦,那时电脑都是用两台,一台连网一台坚决断网。那段有点像间谍的日子现在想来格外生动。也很巧,我第一次以“中央台记者”的身份播报是发生在0999。多巧呀~999。那时,无数次的夜探彩车村和阅兵村,夜里去天安门广场演练,在宽敞的长安街上自由行走,蹲在故宫墙边避雨吃面包,无数坦克和重型武器就在身边不足两米处经过,鼻子里满是柴油味。那时也是第一次以注册记者的身份走进梅地亚国庆新闻中心,与无数的国内外新闻同行一起工作。

 

    记得,上班第四个月,就是在现在只要早晨有班,就心跳加速。这是真的,就跟打仗一样,每天跟“反相”较劲,反相是录音的专门术语,一旦反相就是裂播,属于播出事故,所以大家天天跟个相位表格外找真。你能想象到么,常常还有10几秒播出,主持人手中还没有稿子,我也是在这里锻炼了短跑,从直播机房与办公室的穿梭,那是必须用百米冲刺,否则1秒钟都可能造成安全播出。所以我一直极其佩服台里的主持人们,那么似乎比编辑还沉着,虽然没有稿子,表情淡定,声音沉稳。或许这就是专业吧,各个工种都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有整体,而主持人是我们最前沿的前沿。

 

      记得,上班的这四个月,我无数次地张着大嘴笑到肚子疼,似乎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去单位的食堂路上,也是乐的不得了。或许真的是内心的欢乐,笑的很彻底很透亮很开心。

 

       记得,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那时我似乎真的听懂了,也似乎真的有了那么点理解,去歌剧院听新版京剧《赤壁》似乎也真的懂了,因为有种力量直抵心灵。去北京音乐厅听郑小瑛教授智慧的歌剧,最后是《图兰朵》的《今夜无人入睡》,我看到身边的朋友摘下眼镜,手去抹眼睛来掩饰流泪,那时,其实我也流泪了,只是没有任何掩饰呵呵,这也是我第一次听歌剧听哭了。80岁高龄的郑小瑛在最后谢幕时说,她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说了无数个令个幸福的理由,甚至包括她说自己中国第一个女指挥,她感谢她生活的时代没有性别歧视。我动容了,是呀,让人幸福的理由有太多,而只是我们忽略了感受而已。

 

     记得,陪妹妹去天安门广场看彩车,其实这些我在彩车村那一个多月,他们的几次更改他们的建造我全部了然于胸,但是这次,我陪妹妹到拥挤的天安门广场看,还是很兴奋。我们拿着国旗招摇着,大喊大叫地拍照。庆祝我们在北京的生活,也庆祝我们青春的日子能如此精彩。希望多年以后父母我们可以陪同父母在这儿逛,可以陪同他们去看海,可以我们去定机票带他们周游世界。这,是我的理想。没有父母在身边,似乎总是体会不到家的感觉。我在家时从不爱吃饺子,可是现在却常去超市买冷冻的饺子,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母亲包的味道。

 

     记得,10月的一天假期,我看完了电影《天安门》后对那个给清宫扎了一辈子的蔺爷特喜欢,他的满口京腔,满口老北京的味道,那身上的皇城根下的慵懒都有着北京的符号和记忆。于是,那一刻,我想寻访老北京,于是,我去了前门,去了天桥,可是都找不到老北京的感觉。但是当我迈进老舍茶馆的时候,店小二一声招呼,他的清朝长袍马褂让我顿时亲切的不得了。只是他的招呼确实中英文的哈哈。我走上三楼,坐下要了壶茶,我一个人悠哉悠哉地体会着心情,身边都是清一色老年人再或是老外。台上不停地演着川剧变脸,还有古曲弹奏,我就这样听着曲喝着茶呆了一下午,直到妈妈打电话问我干嘛时,我回答,“喝茶呢”——“天哪,你真有雅兴……”妈妈吃惊的回答。呵呵,是呀,我真有雅兴,那种雅兴是你完全彻底地离开了现代的北京,而回到了老北京的时代,似乎窗外格外安静,根本没有这么多车这么多楼。那一下午,我真的好像回到了百余年前。

 

     经常走在华灯初上的北京,站在西单高架桥上向下张望,会有无数的车灯像天上的星晨在缓慢移动,吹在身上的是秋天爽而不凉的风,我会经常想起那时的感觉。有笑声无比纯粹…      

 

     这就是我正在经历的青春,还有太多独特的体会和心情可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是我相信青春的日子一直将伴随着我们,不因年龄而有差异,不因岁月而变沧桑,真正的青春不就是每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