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数十载,毕业了,路该怎么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9 21:36:42
我的中心很简单,
  首先我支持出国,
  但是出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途径。
  
  出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外出求生路,也就是就业,我主张出国是为了就业,而不是为了出国拿文凭回国,因为那个已经过时了,不在新鲜了。
  
  再次,不是说出国打2年共就可以回国,回国就有竞争力了,国内不缺使用技术的,但是缺乏搞创新技术的,也缺乏有经验的管理高级人才,所以这个就是我认为出国的2个大的方向和目的。
  


现在人人都能上大学,但是大学四年之后你真的得到,当初辛辛苦苦奋斗高考所期望得到的东西了吗?

我2002年高考的,浙大附中的,本来雄心万丈得想考浙大,无奈名落孙山.想想自己的读书态度,我并不是用功读书的人,我向来喜欢走捷径,做题也是,做什么都是,我喜欢挖掘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但是高考并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扎实读书的人.我偏科,我喜欢的我学得很好,我讨厌的,多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后来我考上的那个时候的杭商.这个时候有一个机遇让我去新加坡读书,学费自己出,一年1万.读出来是专科,但是毕业可以拿绿卡.当时的我考虑了很久,因为留在国内,毕竟是不错的本科,家人也在国内,不愁吃不愁穿,安安稳稳.但是毕业以后我能赚多少钱呢?1000?2000?
我当时就觉得留在国内,1千,2千的收入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文凭和实践两这者中我先选择后者,因为我觉得读书是需要连贯的,并不是应该怎么一直读一直读读到博士博士后。当时的我知道物理化学数学,但是从来不知道,我以后工作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国内很多人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但是有多少人读的是自己喜欢的?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想到自己将来赖以生存的技能是一个自己都不感兴趣的职业,你会作何感想,但是往往国内大学生都是这样,高中毕业,因为考分关系稀里糊涂选了一个专业读了本科,本科毕业因为硕士吃香,又糊里糊涂读了一个硕士,硕士读完,找到工作的就工作了,没找到工作的又去读博士,MBA什么什么的。我就纳闷,没工作过的人读那个MBA干什么?
但是就是被这个盲目的风带着,人人对读书非常“感兴趣“,对文凭非常引以自豪,但是读完以后呢?能干什么?在国外读那个多的人大多数从事研究工作,但是我们国内多少高学历的人愿意做研究工作?别人是有兴趣读书而读书,而我们又是因为什么而读书呢?或许是因为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吧。但是人人知道这句话了,书中自然也就没有了黄金, 也不是没有黄金,只是此“黄金“并非彼黄金。

所以我觉得出国闯一闯,至少当时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毕业的工作情况很好,几乎是100%就业率。我当时调查新加坡的专科毕业薪金是1400-1600。扣去一个月的生活费800-1000,至少有400-600新币的存款,至少比国内的总收入还要多(汇率1:5)。呵呵我也拜金,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业不也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的社会主义嘛。

所以我出国了。来到了新加坡,经历了3年专科。3年中我独立了,从一个饭来张口的少爷,成为了一个什么事情都可以独当一面的男人了。

我毕业第一年的时候拿的薪水是当时系里拿最多的1800。之后的2-3年里,分别涨到了2200和2500。 

而我还用业余时间修读了澳州排名前10的一所大学的本科,其实当时我专科毕业时有机会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修读本科的。但是我不想去,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找到我自己想要走的路。我要和时间赛跑,既然我已经有了工作,本科文凭就不再是敲门砖,我也不需要花费多2-3年时间全职去读。

半工半读,1可以让我自己经济独立,因为我不再想依靠父母,20多岁还依靠父母,当时只觉得自己是个蛀虫;2节约时间,并可以早一点接触社会。

如今的我已经跳到了薪水3800一个月,虽然其实也不算很多,但是已经算还可以了,因为新加坡很多人做到40岁也就这个薪水。当然我很清楚地知道,这离我的目标还很远,因为打工是很难赚大钱的。

这工作的3年中我一直在寻找一条可以自己创业的路,创业是需要机遇和胆量的,放弃手上稳定的薪水,投入自己的创业也是很危险的。不至少目前,我的生活已经比当初和我一起高考的同窗的生活好很多。。当然我指的是自己双手所创造的财富。

当然我写这个并不想夸耀什么,而是想要给大家一点启示。我是一个对国内教育制度极度不满的人。当然我要感谢那些扎实的基础教育,让我的数学物理化学比新加坡人强出很多,但是我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真的不能认同,至少我读书那个时候的教学。

我现在在国外遇到刚出国的留学生,张口的英语根本不能听。hello, how are you? fine, and you。一听就知道是中国教育体制下标准的chinglish.真想问一句, are you hai meimei? i am li lei..哈哈,人人一样的回答。当然,当初的我也是一样的。不过至少我的口音很正,正英腔。。然而.我在新加坡遇到的国人大多数操着一口“国音“,听得真的很“亲切”。不是我不爱国。但是这个是我的真实感受,相信外国人听到这个音也是很。。纳闷吧?我记得我遇到过一个老师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如果语法不好 你说 me wanting eat.别人可以理解你饿了,但是如果发音不好 你说 哎万特吐饿特。。。谁知道你饿了阿。。

然后呢,我还想说说出国之后的分歧。现在留学热之后出现的新名词:海龟,海带。意思我就不解释了,估计知道这个的人比看过陈冠希照片的人多多了。这难道说明出国不好?

其实不然,因为出国热造成的是人人都想出国镀金,以前洋文凭怎么也是个稀有动物,但是现在最多也就比国产货多点海腥味。

在这里我还是要说说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目的是读高了靠文凭赚钱?那你就乖乖着做海龟让人做成龟鳖丸吧,如果你读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读的,读了是为了用的,那你毕业的时候你手上的不是一张文凭那么简单,你手上的是一把钥匙,因为学的东西都在你脑子里,大金库打不开,起码可以开个小金库,不至于自己被煮了做成龟鳖丸。

我的理念是,出国的目的不应该定成镀金,而是应该定为留在国外,当然那些个想要真正做研究的又不一样啦,不可否认国外好的大学学的东西确实不一样,真正做研究的值得一去,然后再归国做贡献~。~!!

我这里针对的是大众留学生,毕竟这个情况的人比较多嘛。现在留学的走向是澳洲,英国,加拿大,美国各有各自的fans,新西兰的fans越来越少。澳洲的读本科较多,研究生其次,其实澳洲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国家可以移民,移民也不算很难。加拿大情况差不多,只是感觉治安有点不怎么地。但是离美国近,想去美国的,去加拿大做跳板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国最近政策放宽,很多社区大学都可以申请,但是美国大学太多了,正牌大学旗下也有自己的社区挂名大学,所以选择的时候要看清楚,当然生活费也是很高。最后英国,以及总多欧洲国家,一般以读master的学生居多,因为只要1年,但是移民太难,最不推荐,除非能读到博士,然后做研究留下来,这种情况在此不做讨论。新加坡嘛,呵呵。我将会在以后的更新里详细介绍。

当然我最推荐的还是澳洲,新加坡,原因就是很容易移民,移民之后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这里我没有说要换国籍阿,我很爱国,不主张换国籍,除非你真想在国外待一辈子,那就越早换越好,像新加坡的护照,全世界满天飞基本都免签,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嘿嘿。非英语国家,日本这些先不做讨论。日后我收集些材料再讨论。

饶了一圈,拉回来刚才的话题,出国的分歧。不好意思从小语文一直不好,老喜欢跑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个分歧的中心在于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个你能想通想透,无论你留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可以站住脚的。很且至少站的别那些不清楚的人稳。

Furthermore,我想继续我之前提到过的一点读书是连贯的,我不主张一次读到完,这样跟完成任务有什么区别。还是没有找到读书的目的,我读专科的时候,我妈就开始烦我什么时候读本科,我读本科的时候,我妈就开始烦我读完读master.我就一直跟她抗争(在这里先跟妈说声不好意思,我太大声了。。sorry sorry )。但是我就是觉得,当我没有找到我需要读的东西,我宁可先不读。比如现在竟是本科,我的职位是IT顾问,目前我觉得我需要积累项目管理的经验,然后再继续读管理的学科,然后可以从一个做技术的转到一个做管理的。

再跑个题,其实国内不缺技术人才,恰恰是过剩,一些热门的专业人才过剩,一些冷门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个觉得是大学招生上的大败笔!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宣扬自己的优点优势,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通信,金融最好,学科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我比较主张在选择学习的方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其次根据人才流动的反方向,这个和炒股的理念有点想,少数人获胜原则。其实少数人获胜原则是在社会里的基本原则,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的,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你就高明啦。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缺的是管理人才,不对应该是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也不对应该是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国内需求的国际性有经验的管理人才.

管理这个东西不是读书就可以学到的,需要实践的,谁说过来着?实践出真理.管理这个东西真的是靠实践换来的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针,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安排.管理学是前人根据无数的经验写出来的,但是到底怎么用呢,还不是要根据不同环境进行个体分析再定呢.

ok,如果前面的阐述太抽象,我做个结论,也就是我主张,在国外获得工作经验,这点还不够,要获得管理的工作经验,这样回国还是留在国外都可以吃香。

先说这么多,我会继续更新的,基本都是我自己的体会,虽然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是我觉得我的这点心得也是值得大家借鉴一下的。


更新线---------------------------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继续分享:

还是从中国的教育制度开始说吧,中国的教育制度人人都说得出优缺点,我就几个点说一下。

先抨击一下大学扩招和大学改名,好学不学,学别人美国的路。别人美国是因为人少,经济水平高,而且全民素质已经不低的情况下,大修学院,普及大学。但中国不一样啊,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初期,人人都还没有很好的经济和人文素质保障情况,突然来个大学扩招,咋看一下是人人学历都很高,但是人人都高了,谁去种田,养猪?学校就应该是金字塔形的,职高出来做职高生应该做的职业,技校出来做技校生应该做的职业, 专科出来做专科生应该做的职业,大学出来做大学生应该做的职业, 现在倒好,全乱套了,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想做高薪职位,关键是这社会有那么多大学生应该做的职位提供吗?

对国家发展需要很多人才,但是也不能一把抓阿,一把抓只会造成同一种人才的过剩,我不反对素质教育样样都学,但是我更支持偏科教育,专才都是偏才,现在的学生样样都懂,样样都不精,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角色,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个角色就好了,何必学那么多,还非得要学。就算要学,也要别人有兴趣学阿。

牢骚发一下,继续将我的故事,

理科的基础打得很好,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都让我们国人领先同一年龄的外国人很多,我当初来到新加坡的时候,专科的数学,完全是闭着眼睛考试,10分钟就交卷的程度.当然这个也有专科数学的要求不高造成,新加坡专科数学分3级,一个学期学1级。

第1级只是我们国内初中的数学水平,什么2元方程,平面几何阿,而且也就要求到普通教科书水平,我记得我小时候考浙大附中的时候做什么四星级题库,那么这里的数学第一级也就相当于2星,最多不会过3星的。如果我没有记错,国内中考数学卷,最后2个大题应该是4星的题,选择填空也应该有4星的题,但大多数是3星难度左右,物理化学与此类腿,所以这里的总结是国外的理科基础教学远远落后于我们国内。这点还是可以沾沾自喜1下的,至少当初的我挺自喜的。

第2级就相当于高中了,哎,我大老远从中国读了高中过来,还学你这破数学,当时就这么想的,也好就当练习英语了。

第3级涉及大学的微积分,拉普拉丝(应该是这么翻译吧?),但是还是很简单,虽说高中毕业的我对微积分的基础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数学还是属于一看就会的。

========----- 以下内容于 2008-09-14 22:24:50 追加 -----========

新加坡的考试,让带计算机,还是高级的计算机,然后考试会用的公式全会给你一个数学小册子,自己查吧。真的是很方便,不想当初国内,这公理,定理,原理,因为所以之乎者也得背的天昏地暗的。
不过造就出来的学生也是没了公式表,计算机就不能活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当然我说的是理工学院的学生,新加坡公立大学里的学生还是有利害的人的。

轻轻松的在理工学院混过了第一年,哎,想当初我也是一浑小子,天天打球,玩游戏,觉得学的东西简单,也自然不怎么花功夫,但是依然还是可以名列前茅。然后到了之后的2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当老本吃完了,开始学全新的东西的时候,我的优势就越来越小了, 遇到英语单词量大的科,根本就是劣势,专业课一开,我压力增大不少,比如那个时候得我完全不懂编程是什么,突然就来了编程的课程,很难接受,老师上课又以自己理解为主,一本讲义,空空几面,基本就是给你小项目作,也没有想国内以前,老师还给答案。习惯了老师灌输式的给答案,而现在基本就是要靠自己去获取知识,找到答案,非常的不习惯,然而周围的新加坡人也好,其他国家的学生也好,反而体现出他们的优势,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可能是从小就养成了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比我们国人适应的快些。还好那这个时候的我,对得起我家祖宗,没有关键时候掉链子,不然现在怎么样个情形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个时候开始跟我一起的中国学生已经开始被周围其它的学生赶上并超越了,我原来是系里第一的,也被追上挤到了第二,而把我踢下来的是越南人。还是一个mm.。。。哎。。到后来我再也没有追上去过。。

说说当时的情况吧,其实在新加坡 上课都是说英语,但是平时学生交流,中国学生一多,遇到的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都会说中文,英语练习的机会大大降低,国人本来就是金口难开,而且一开吓倒一片,所以讲英语的人更加少了。讲得少了,自然水平也上不去。英语听说上不去,上课质量就不高,遇到从没有学过的课程,直接影响成绩。当时有一次弄得我还是挺郁闷的,有一次选修课,从5科里选2科,我就问了我学长新加坡人,哪个简单,他们跟我说科目A和科目B简单,然后我就选了,直到去上课了,我大呼上当。新加坡人所说的简单,是因为课程里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需要计算,不需要动脑子的,这反倒是我的最讨厌的东西,本来就不是母语,还天天看这些个密密麻麻的字来背。。后悔莫及阿。。

还好我也不是那么不上进,最后还是挺过了第2年,但是明显我的分数比第一年差不少。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老本吃光了。

第3年是以项目为主的,一个大的学生项目加实习。还好我比较外向,学习能力也是挺有小聪明的,加上第2年的时候有一科老师很器重我,亲点我去做一个大项目,而我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最后还拿了个大奖。

不过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之前提到的编程这科。编程阿,我从不懂到懂,花了一瞬间,这里不是我说有多聪明一看就懂,我说的一瞬间就是一瞬间开窍了。。我记得当时我去上编程有关的科,根本就是听天数,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我只知道这些是我很熟悉的数学代码,但是我就是串不到一起,直到有一天老师给了作业,这个作业大概占总成绩的40%吧, 很重要,直到要交作业的最后一天了,要展示给老师看,我都没有写出一行来,最后一节课,2个小时,我很坐立不安。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要做,总不能拿0分吧,能做多少做多少,可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不知道是祖上积德还是神来之笔,我突然开窍了,之前我一直在那个项目的一些命题部分看不动,突然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在余下的一个多小时,我硬是把这个项目做好了,还得满分。其实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突然就能看懂这些代码了,想通了,就是这么简单。 从这个之后,我觉得编程很好,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觉得编程可以把我学的数学公式之类的很好的串联起来,利用起来,从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学的东西可以致用了。。

所以这个对我的最后的毕业设计起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软件工程师。

今天先说到这里,呵呵,我以后还想讲讲新加坡的各个学校介绍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问我,当然很多信息都可以google到,但是我更多会从我自己眼中的学校来说。

新加坡本地四所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跃大学

新加坡理工学院以及其他私利办学学院:
新加坡理工学院
义安理工学院
淡马锡理工学院
圣淘沙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
共和理工学院
南洋理工学院
新加坡BCA学院
新加坡管理学院
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
新加坡PNB学院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国际校区
新加坡英华美学院
新加坡亚太管理学院
FTC新加坡培训中心
新加坡莎顿国际商学院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EANB)
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
莱佛士设计学院
新加坡TMC科技管理信息学院
新加坡SHATEC酒店管理学院
新加坡物流学院

澳洲: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
麦考里大学
阿德莱德大学
西澳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墨尔本大学
昆士兰大学
迪肯大学
科廷科技大学
格里菲斯大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
卧龙岗大学
拉筹伯大学
西悉尼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
南澳大学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西蒙非沙大学
曼尼托巴大学
蒙特爱立森大学
美国菲尔莱狄更斯大学-温哥华校区
麦克马斯特大学
UBC会计学研究生文凭课程
麦吉尔大学
多伦多大学
维多利亚大学
约克大学
皇后大学
阿尔伯塔大学
西安大略大学
温莎大学
特伦特大学
湖首大学
圣玛丽大学
布鲁克大学
滑铁卢大学

========----- 以下内容于 2008-09-15 21:37:51 追加 -----========

因为有朋友问起澳洲和美国,那我就编辑一下澳洲和美国的信息,还有新西兰的

针对高中毕业生,比如浙江省来说,我那一年高考22万人,进入1本的也就前2万人吧。其中能选中自己中意的大学的,我估计也就5000-1万人,那么剩下的21万人怎么办呢。特别是第1万名到第10万名的,我们不是成绩不好,只是不是最好,为什么就从此失去进入好的大学的机会呢?教育制度?呵呵我不说你也知道。

我一直以来觉得澳州是最佳选择,新加坡也不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就业容易,移民简单。

首先澳洲的留学比较成熟,学费生活费比美国低,就业稳定,安全方面比美国好一些,其次澳洲和中国的时差也没有像美国一些地方那么大.

但是我觉得留学的趋向是美国,因为现在随着政策放宽,美国越来越容易去,毕竟世界60%的教育资源都在美国,美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最优秀的,这点是澳洲不能比的,然后就是美国的就业情况对于国人来说其实更加容易,澳洲留学毕竟已经成熟了,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国人在澳洲了.

美国大学有很多种,好的前100名的还是要很高的成绩才能进的, 私立大学可以申请但是学费比公立大学贵很多(一般公立大学1.5-2万美金一年, 私立大学3.5-4万美金一年),如果是一般的家庭,选择读社区大学2年,然后靠学分升入公立或者私立大学,可以节省2年多的开销,因为有不少社区大学是享受go-vern-ment支持的,学费好像5000美金一年左右.

美国的就业状况也是比较乐观的.当然要去美国还是要有一定资金保障的。出国嘛,就是留学投资,这个投资的回报率如何全看你怎么出了,出的好了,未来10年回报率100%-1000%,出得不好了,亏钱不说,回国还当海带。

我们来算一笔帐,美国公立大学一年1.5-2万学费,生活费1万,4年一共10-12万美金也就奖金100万rmb了,一套房子。。

私立大学一年3.5-4万学费,生活费1万,4年一共18-20万, 200万rmb,2套房子。。

社区大学+私立大学, 前2年5000学费,后2年3.5-4万, 4年一共12-13万, 100rmb。。

社区大学+公立大学,前2年5000学费,后2年1.5-2万,4年一共8-9万,60-80万rmb...

结论大家自己应该可以得出。。费用还是不低啊。。澳洲呢,一年也要15-20万(加上生活费),60-80万rmb,价格和美国社区大学差不多,不过美国社区大学有个优势就是不需要托福成绩,澳洲读完预科还是靠雅思的。不过在我看来吗,考个英语成绩的证书也非坏事,虽然不是不能体现出英语有多好,但至少也是个敲门砖,敲开以后起码和有资格和外国人竞争了。

好了,说了这些针对成绩还不错,但不是最好的学生的选择。

我再说说成绩并不好的学生的选择。 很明显,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的,读书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有的人喜欢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天天生活得开心就好。那么我比较推荐TAFE (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的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是学习那些紧缺技术的学院,比如厨师,水电工,调酒师等等,职高技校的朋友们都可以参考参考。优点是快速学成,快速工作,快速移民。

我有个朋友在悉尼学法式西点的,他写过一段他自身的感受,我在这里引用下

现在我在悉尼接触了tafe的学校,所以我有了新的自己的解释:
tafe是实实在在地教你一些技能,但是单凭在课堂上的练习根本不够,所以需要打工,在工作中体会。读完tafe,已经具备基本的技能完成技术性的工作。
例如,我是读法式西点的,现在只上了一个semester的课,知道怎么做3/4puff pastry,不是用纸跟笔在A4纸上比划,而是准备好材料,进了厨房就知道怎么做出来。没读西点前,只知道吃。
没读tafe前,怕英文差会很难跟不上,现在发觉读tafe很有趣。平时上课在厨房里面上课,还可以亲手整面包,蛋糕出来吃,没有作业,每个星期一个assessment考核评估,到最后考试才笔试加操作结合评估。Pass就这样得到一个证书。可以说有课上的日子,都没饿过,每次都看着食物流口水。
比较读硕士,或者大学的朋友,论文,assessment不断,而且英文要达到的深度要很多,比竟论文不是200字英语作文了,上千的字数,再加打工回来的疲劳,要埋首A4纸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可是说,读tafe真是轻松很多。在学校能跟老师同学沟通,lesson里面的英文不懂,你也可以看着旁边的同学打蛋了,你也打蛋,到加butter那步了,你也可以跟着做。这是夸张点的说法,但是基本一上课就赶鸭子,没有很多时间你去考虑,讲求的是速度,又快又好的完成老师的要求。
怎样达到又快又好,那可以说看课前课后自己下的功夫,那么功夫下多少就看个人。例如别人回家或者打工可以练习做3次patisserie cream,跟我只做一次的就不同效果。例如别人在考试前将Professionalbaking这本书啃完的成绩就可以跟我忙着打工没看recommendreading就去考试的成绩就可以不同。然后体会,技巧就会有差别。
读tafe等于师父教徒弟,修行靠个人。 ”。

新西兰也有这样的TAFE的院校,这种留学方式呢,主要可以快速移民和工作,符合我对留学的目的的阐述,但是这并不像普遍意义的留学,什么学了多少学问了,这个是去学一技之长。

这里我想说说我的另一个观点,学历什么的就好比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国内对学历的追求有一种大跃进时期的亢奋型的向往和冲动。。高学历有面子,说明比较吊,低学历自卑等等。在我看来,根本是无稽之谈,为了文凭的学习是盲目的,为了面子的文凭是可笑的。在国外,一份工作明明可以找个高中生做绝对不会找一个大学生来做, 但是在中国,明明就是一个中学生都可以做的职位,非要找个博士来,这根本就是浪费资源,侮辱了博士这个名称。为什么呢?国外博士要给博士的薪水,有标准的, 国内呢,一个职位就是那么多钱,偏偏人人都是高学历,抢着来,但是薪水绝对和学历无关。博士博士好歹也是一个专业里的博学者,为了五斗米折腰,这读博士干什么?其实是人比人,害死人阿。。

所以不要去看轻任何专科还是本科,并不是说硕士,博士有多好,也不要盲目的去读,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工作经验和能力才是王道。
读书的时候是不能好高骛远的,需要的是务实的精神。

今天更新到这里。。明天继续讲我的故事。。